顶着“金马奖最大赢家”的头衔,《消失的情人节》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特别是在去年《阳光普照》口碑大爆,成为豆瓣年度华语片第一名,又代表台湾征战奥斯卡之后,这部今年的最佳剧情片可以说是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一个月之间,这部电影就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万众期待,再到口碑暴跌的大起大落,和另一部金马大热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一样,并列成为影迷心中年度最失望的华语电影。
其实我个人也没有特别喜欢这部电影,本来也没有特别强烈想要评论它的欲望,但看了一圈所谓“差评”之后,却有了急切想要为这部电影“平反”的冲动,怎么说呢?
就是可以忍受差评,却无法忍受曲解。
大多数的差评都会认为作为一部“爱情喜剧”,《消失的情人节》空有奇幻的外壳,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什么新鲜和特别之处,甚至人设和动机都空洞没有说服力,更有人说这是一部“暗恋者的自我感动”,是一种注定失败的电影设定。
当然,如果你只把它看作是一部爱情喜剧,甚至是暗恋喜剧,这样的批评或许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在于:《消失的情人节》绝对不是在讲爱情,起码不是主要在讲爱情。
表面上看,本片主要有两个卖点,一是时间停止的概念,一个是双人视角的结构,其实单单拿出这两点来看都并不新鲜,比如时间停止和人物消失的概念,在古今中外都很常见,从比尔·莫瑞的喜剧《土拨鼠之恋》,再到近几年的美剧《守望尘世》《环形物语》,甚至是去年黄渤主演的那个电影《被光偷走的人》中都有这样的设定,更不要说几百年前《西游记》里吴承恩就让孙悟空有了定住时间的魔法。
至于同一件事的双人甚至多人视角也不稀奇,比如口碑美剧《婚外情事》,甚至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和张艺谋的《英雄》中你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手法。
但能把这两者综合在一起,然后把前半段女主角的视角作为问题,而把后半段男主角的视角作为答案的处理方式,也可以说是陈玉勋的创新。
但这些手法和概念都不是我主要想说的,我主要想说的是,正如片名《消失的情人节》一样,整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中,“爱情”也是被消失的。
金马奖在授予本片“最佳剧情长片”的颁奖词中这些写道:“导演陈玉勋以喜剧手法创造出写实魔幻的戏剧张力,女主角的快和男主角的慢交织出奇妙的时间落差,导致一天的情人节凭空消失,却连接起陈化多年的情事,丰沛的想象力落实在平凡小人物身上,情感与喜感兼具,精心与创意并重,非常难得。
” 可见,金马评委也没有把爱情放在本片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上,爱情并不是《消失的情人节》真正要传递的东西,把暗恋看成是主要内容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男主角对女主角是暗恋吗?
女主角最后爱上男主角了吗?
很可能是,但即便不是,这个故事依然是成立的。
男主角阿泰对于女主角杨晓淇念念不忘,更多是源于童年时那次意外,对方的帮助让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于是成年后他更多是想要感谢甚至是“报恩”,他确实有极大可能在暗中观察的这段时间里爱上了对方,但其中仍然包含着一部分的还愿和保护的成分。
而真正的重点是在于女主角杨晓淇的改变。
作为一个天天期待爱情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原本的她宁可相信那些从天而降的浪漫,却对近在身边的注视毫无知觉。
性格中的“快半拍”让她只顾着朝前看,去寻找理想中的爱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所以,当她查明真相后才会恍然大悟,那个每天寄一封平信的怪咖竟然是为自己而来,这么长时间她都因为麻木而忽略了这些信其实是寄往同一个地址——那个他们曾经约定的地址,她也因此终于明白了阿泰的心意。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上一代人身上,爸爸动了离开人世的念头,但身边的她和妈妈竟然毫无知觉,自己还只惦记着让他帮忙买一碗绿豆豆花;她问妈妈如果再见到爸爸最想对他说什么时,妈妈小声说出了那三个字,如果这句话早一点说当着面说,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发生,当真正发生时便悔之晚矣。
或许也因为在父母身上看到了这样的悲剧,才让杨晓淇选择了坚持到底,要把曾经丢掉的爱再找回来,因为她终于明白了,这样的人一辈子可能只会遇到一次。
所以,爱情也好,暗恋也罢,仅仅是一个躯壳,这部电影真正要讲的不是爱情,而是“消失”: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是因为自己的忽略、怠慢和视而不见才消失的,比如感情,比如那些曾经亲近的人,不光是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都是如此,甚至那些你认为像空气一般理所应当的美好都是如此。
从今以后,不要再对身边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了,更不要对拥有的一起感到麻木不仁了,给你身边的人多一些注视的目光,也多一点温柔的关心吧,这本身也是在拯救你自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因为那时候消失的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情人节,而是一整段人生。
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差强人意吧。
故事主要依托于两大设定:木讷男主的痴情,时间累积的退补。
前者被诟病颇多,有说不真实的,还有直接骂变态的。
我倒觉得“每天往一个无人问津的邮箱寄信”这种暗恋方式可以理解,后面跟踪渣男和与(不会动的)心上人拍照的举动也不算出格。
至于男女主角各自视角的两段法叙事,算是借鉴了豆瓣封神片《怦然心动》?
后者秉承陈玉勋惯用的魔幻风格,脑洞挺大但漏洞也很多。
举世皆静我独行的场景,让人想起《超市夜未眠》(以及岛国某类爱情动作片)。
另外“消失的情人节”实际指的是女主在床上睡过去的那一天,而如果根据本片高潮的那一天起名应该叫“多出的情人节”才对。
刘冠廷连续两年金马最佳影片露脸了,上次还得了演员奖(男配),这次光提名(男主)没中。
李霈瑜我以前没见过,我想问台湾女主持都这么能演么?
黑嘉嘉么……如果那是她的真实音色,还好下围棋时候不用说话。
我的评分:4.5影评:一个女屌丝,干什么都比别人快,一个男屌丝干什么都比别人慢。
小时候他们就认识,大了之后,女生忘了男生。
男生想守候女生。
直到情人节那天,世界突然静止了,这时候,女吊丝小时候就出走离家的爹与男屌丝说,因为你一天慢几秒,攒了20多年,攒出一天时间,真太他妈太扯淡了,然后这个老头还是不回家,要求寻找他妈的人生意义。
男屌丝就带着他的“女神”玩了一天给送回家,时间突然恢复了,这个男屌丝的被车撞了,最后也没死,俩屌丝终成眷属,就是个垃圾电影。
最近好像看了好多台湾电影,ins上新关注的里面十个有九个都是台湾艺人。
人都很喜欢,电影还没看够。
目前刘冠廷稳坐我最喜欢的台湾男演员的位子,尤其在我今天查到他是天蝎座之后哈哈哈。
从《阳光普照》到《同学麦娜丝》再到这部《消失的情人节》,本来还觉得他的外表攻击性比较强可能演坏坏的角色才容易出彩,现在不担心了。
不只一次看他演“傻子”了。
希望他火,希望他不要火到内地。
竟然在这部清新奇幻电影里感受到了禅意,很惊喜。
喜欢女主角(一动不动这么久很辛苦吧哈哈哈哈哈哈)喜欢壁虎伯伯(看采访才知道演员其实是这部电影的编导,我是真喜欢他的那一段表演,我就没看过这么自然这么可爱的神仙)其实电影本身没有多么多么优秀,可以说我是看过豆瓣上搬运的导演采访之后才变得更喜欢这部电影了,很多我看电影时没注意过的细节导演在采访里解释的清清楚楚,尤其是时间逻辑,我后来仔细回忆了一下,很严谨,全都是对的。
不敢想象这个片如果是内地团队来拍会给拍成什么样,反正应该很难做到这个程度。
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的导演拍小清新故事,是因为他们想拍,有的导演拍小清新故事,是因为他们只会拍这个。
(有剧透) 优秀的爱情小品,很温馨。
适合一个人看(当然感觉也适合两个人看,不过我是一个人看的。。。
) 内容丰富,情节简单,逻辑自洽,细节满满,小伏笔很多,配乐好听,光影很有层次,设置的笑点很有新意。
随便说下光影吧:电影带了些奇幻要素,在一些奇幻场景里光影肯定是不同于其他时间的。
首先是女主幻想与渣男跳舞,与电台主播通话,还有遇见“壁虎”时,光是温馨中带一些生动的黄色,犹如刚升起的太阳,也像落下的夕阳,展现出女主角活泼开朗的一面,这种“暧昧的”颜色也增添了奇幻感,暗示了女主角被渣男骗,甚至暗示了女主角比别人少一天,男主角比别人多一天(太阳升起是新的一天,太阳落下是一天的结束嘛。
不过这样好像有点过度解读了) 然后是男主角那时间停止的一天,这时的光亮度微高的同时还很柔和,增添了浪漫的梦幻感,体现了男主角内心的单纯纯洁(以前都是看一些小清新恋爱电影才会在女主身上打这种光) 如果有一天时间静止了,只有你能动,你会做什么呢?
我应该会满足自己的私欲吧, 男主可能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他找到暗恋多年的女主,在静止的时间里表达自己的感情,还拉她去自己的“秘密基地”(海边),和她一起拍照。
这一段很特殊,我想好好说一下。
在拍照之前,男主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这一段是有很柔和的bgm的,让人舒心。
但在拍照时,男主“控制”女主身体,帮她摆各种pose,和她一起合影,这一段没有bgm,只有风声、潮汐声以及定时相机咔嚓的声音。
最后男主坐在女主身边,陷入了沉默。
爱情永远都是双向奔赴的,虽然男主和心心念念的女主能一起拍照,可能这是作为业余摄影师的男主非常大的梦想,他在此刻终于做到了。
他开心吗?
无疑是开心的,从他的笑容他的行为就能看出。
但是开心之后呢?
在静止的世界里,听着这风声,剩下的可能只有深深的寂寞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男主决定,在今天之后,去别的地方生活,不再给女主寄信。
没有人能坚持住没有回应的爱情。
电影可以分为两段,前半部分节奏稍快,后半部分节奏稍慢(甚至像旅游宣传片hhh),导致前后稍微有些不协调。
不过可能这也是为了配合女主比别人稍快,男主比别人稍慢的设定吧。
说到这个设定,电影最后一段真的蛮好笑的:女主遇见男主当时就哭了出来,女主哭完后男主才后知后觉哭出来。
在最后相遇这个老套的情节里搞这种笑点真的很好玩。
说到结尾,我一度以为结尾要搞胃疼情节,幸好。
不愧囊括了湾湾金马五项大奖,绝非浪得虚名!
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剧情,思路清奇情节紧凑,女主及诸多角色大方自然而逼真的表演,以浓郁的湾湾普通话表现出来,不仅使剧情幽默风趣,更有种客家人的亲切感。
倒叙的述事手法又能让人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生,思考一下自己……喜剧之处,幽默而自然,诙谐而不尬。
悲剧之时,掩盖掉悲痛,又令人动情。
“稀松平常的邮局,公车,小出租屋等街角旮旯,正是这样真实的场景和普通小人物组合,和奇幻的设定形成奇妙反差”【转大聪影评】空间跨度由城市到海边,时间停滞又以倒叙手法描述,增添了影片意境的深邃,幽默的情节又好像要人去思考些什么…。
随着故事发展,剧情不停反转,影片最后,女主相视而泣的场景,实在令人动容。
作为爱情片,鄙人有幸,这应该是我看到过表达出最完满纯真爱恋的影片,没有之一!
因为,这部电影让人想起了纯真恋爱时的感觉。
这部电影几年后还被日本同名翻拍,除了把主动权将男女主角互换,隐去了跟踪偷拍等被诸多非议的情节,整个剧情基本尊重了原著。
但赝品再好,可以有很多,而原版则只能有一个,并且足以经典到令人望其项背的追随模仿。
至于被以“偷拍跟踪也能是真爱?
”的非议,只能说,有一片大海,你看到的是浩瀚无边,它看到是深不见底,你想到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它想到是对深海的恐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凡事不用那么急切,让时间慢下来,接受面对自己的人生,否则你会错过很多,甚至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的……,经典传奇组合比吉斯Bee Gees 合唱团的片尾曲,更是把人带回到了那个不浮躁,优雅浪漫的节奏蓝调时代……不用那么急,乌龟与兔子也能有一天会邂逅相遇,再续前缘…不用那么急,给很多在你人生中稍纵即逝的,能有在你的身边停下来等待你的机会……好好爱自己,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人爱的。。。。。。
补充说一下这多出来的一天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不少的豆瓣用户指责这些慢半拍的乌龟🐢们是变态,所以上帝给了乌龟🐢们多出来一天的时间,让他们观察观察世界、观察观察自己,到底是乌龟🐢自己做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
乌龟🐢们在静止的世界里慢慢爬行,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做什么错事,但这个世界的人们却特别喜欢成为道德高地的领袖还总是对乌龟🐢们指指点点。
于是上帝为乌龟🐢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可以去远离世界之外的寺庙里过悠闲的生活,从此与道德领袖们老死不相往来;第二种是需要在世界里找到一段足够动人的真情,足以支撑他们直面旁人的非议继续留下来。
很庆幸的是咱们的主人公选择了后者🥳
观影前没有读过影片的任何资料,只是从好友主页看到他标注了“想看”,于是便提议可以一起远程观看,但最终因为登不上Zoom而作罢,想着各自看完了再讨论也成。
也不知道这是一部2020年的片子,电影色调和邮局繁忙的寄信业务让我以为背景是上个世纪,所以看到女主脸书动态时错愕了一下,听到“区块链”时才反应过来这描述的就是我们当下的时代,只不过是在TW。
我不了解TW,只在2019年去过一次,那时还能自由行。
在台北的几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到处都是“机车”,红灯一过,它们呼啸着从我身边开过。
影片前面30分钟中规中矩,女主从小比人“快”半拍,性格大大咧咧,职业是邮局的柜员,30岁了,从未过过情人节。
但就在情人节前几天,她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一位男人,他身材健硕、说起话来眉飞色舞,是位业余的健身教练,据他本人称,他的正式工作是从事区块链相关。
女主很快被这位男生迷得魂不守舍。
看到这里,我不免担心这位有点“恋爱脑”的女主会不会遭遇“杀猪盘”?
影片会不会落于俗套?
就在我有点后悔在大晚上打开了这部电影时,影片恰到好处的转场吸引到了我。
男一号原来不是这位区块链“从业者”。
而是另一位毫不起眼,但每天都到女主所在的柜台寄一封信的“怪咖”。
他很少说话,有时会对女主微笑,但更多时候,他默默寄信,寄完就走。
和“区块链”比起来,男主的工作再普通不过,他是一名公车司机。
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是TW导演很擅长的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小确幸。
公交司机和邮局柜员,能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呢?
有影评批评,男主的行为更像是跟踪狂、变态狂,甚至是“犯罪分子”,可导演却把他塑造成了单相思的痴心大男生;有人无意挑起男女对立,但却缓缓打出“这也能打拳?
”他们说得都对。
但是影视作品不是教育宣传片,不必片段里加上“危险思想,请勿模仿”的提示。
我之所以愿意花两个小时去观影,就是因为真实世界中很多事情不可能发生啊:——我不可能不顾工作,丢下全车人就走——不可能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破旧不堪的小屋时不焦虑——不可能不计成本地暗恋一个人那么久,那么久,却从不敢上去表白……所以我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去感受还有人选择不顾一切的纯粹。
那这也不代表我就要学他们,学他们跟踪甚至“绑架”喜欢的人,哪怕他们初心是好的。
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也希望大家能像成年人一样,各抒已见,礼貌交流。
看完剧12点了,打开wx发现一个多小时前好友提议既然Zoom打不开,那就一起语音观影吧。
而我因为专注观影,错过了。
《消失的情人节》 回看2020年一定是一个压抑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是充满压抑与恐惧的。
但就在这样的一年里中国台湾居然还有一部这么奇怪的电影,陈玉勋执导的《消失的情人节》打破了压抑的情绪,虽然可能只是一种巧合,但是这种巧合温暖着人心,可能很多人不满意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纳闷,为什么这样的一部《消失的情人节》会成为那一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电影?
因为在那一届中国台湾本土的电影实在是太耐打,有着《同学麦娜丝》、《孤味》、《亲爱的房客》、《无声》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质量都是非常高的,虽然我也不是特别理解“最佳影片”的标准但是既然已经获奖并且质量还行的情况下,我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消失的“人”与“情节”) 《消失的情人节》算的上一部非常小清新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觉就像很久以前看完萧雅全的《第36个故事》一样,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爱电影的原因吧,电影可以看作成一座孤岛也可以是残酷现实中的避风港,至少你可以在90分钟、120分钟或140分钟躲在另一个世界里,看着另一段故事、另一段人生。
《消失的情人节》有着爱情、奇幻、悬疑,可以说这种手法还是比较耐看的,毕竟这样的电影是少数。
电影一开场导演就抛出“快与慢”的设定,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我牢牢锁在电影屏幕前面,导演通过黑色幽默、温暖的方式讲述着永远比别人快一点的李晓琪和永远比别人慢一点的阿泰,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虽然观众看见这个快与慢就知道这个爱情故事的大纲,但是还是会被黑色幽默与悬疑的情节牵着鼻子走,这也就是展现出导演功力的时候。
故事情节可以说非常的简单,线性愉悦的方式会让观众放松大脑去体验这次的浪漫之旅,我们也由于这样的电影设定,会主动去屏蔽某些“浮夸的表演”、“浮夸的台词”、“莫名其妙的设定”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这个可爱世界的设定,我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去点评技法上的问题,总之我就不管了。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摸不着头脑的,但是随着导演的引入,我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故事里感觉就连骗子刘老师也是可爱的,说实话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就是风格上吧,其实真的与技法、构图、拍摄、灯光等这些能展现出平时电影优点的元素无关。
也可以说很难去客观的评价这部电影,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就是不喜欢。
刘冠廷从《阳光普照》中认识再到《同学麦娜丝》、《无声》默默的看着这位演员的表演,说实话真的还是挺喜欢的。
可以说这位演员塑造能力是非常的强,以后的他应该是前途无量。
童话故事再美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也许这个故事在现实中那可能真的就是一位尾随的变态故事吧,那这些我们就不去深挖了,毕竟残酷的现实是无法与美丽的童话去做比较的。
讲完电影中好的地方,那我就来讲一讲个人不是特别喜欢的地方,《消失的情人节》首先前期的设定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后期时间禁止的设定引出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虽然我前面也说了电影的基调会让我们去屏蔽某些设定,但是结尾的时间停止的奇幻加入也让我们观众们不得不去思考很多解释不通bug。
另外就是电影的节奏,电影中有着“快”或“慢”,但似乎这部电影中段也陷入的快与慢的困境,对于李晓琪那一段的讲述,说实话有些过于拖沓,导致我也下意识看了两次进度条,可能电影节奏也算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死穴吧。
happy ending的设定,对于这种影像风格来说是必要,但是可能去掉这个happy ending的设定可能会好一点,会给观众一种猜到开头到猜不到结尾的一个过程。
可是导演还是让你猜到了开始的同时也猜到了结尾,其实电影前半段已经后happy了,结尾可以换一种套路,我有这种想法可能真的还喜欢悲情收尾的电影了吧。
总之《消失的情人节》不会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也不会是想象中那么差,这一部电影看完之后或是观影过程之中绝对会给你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青玉案“情人劫”□ 雪 莹西学东渐他乡柳,盖棺墨、先人朽。
华夏传承遗忘够!
崇洋媚外,浪淘沙漏;瓦氏辕辙苟。
牛郎织女天河久,寄语情人切相守。
霹雳彩虹风雨骤?
雷峰塔倒,山河锦绣;这睡狮声吼。
( 越 调 )小桃红“纵说纷纭情人节” □ 雪 莹古今中外道痴情,盼等偏薄幸!
好梦难圆炳烛影,彻寒凌。
弄人造化醍醐省,几番宁静?
月光倒映,风煞煞魂惊。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北影节英嘉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摄影很美...但是...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3.5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