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能一口气追完且不快进的剧,实在不多。
除了《宸汐缘》,大概就会是这一部了。
倒不是冲着我曾经的男神李光洁来看这部剧,因为光洁的不出彩的剧,也着实不少呢,而况又过了会为了花痴某个男演员而执迷追剧的年纪。
那么重点来了,这部剧和暗算,在观感上的相同点有哪些呢?
1.揭秘。
暗算揭秘了701部队的生活场景与破解敌方密码的艰难过程。
激情揭秘了原子弹研发制造的过程,所谓苏联老大哥提供的极少的帮助,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历史,是我在电视剧外极少关注过的。
电视剧弥补了这一知识漏洞,比书更具直观性。
2,个性。
和暗算中的天才破译员各具特色一样,激情里的科学家们绝不是千人一面。
就目前的十集来看,王怀民,学霸一枚,专心研究,不愿把功夫花在学问以外的添砖加瓦上,喜欢听音乐,吃腌黄瓜,随着与女护士的恋爱会展现一些细腻温情的一面。
黄凯华,看着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其实为人正直,有情调,在大方向上不会行差踏错。
在排队见女收款员前理头发整衣装,细节也是很真实了。
彭雄飞,公私分明,敢于牺牲,比如明明钟情钟心,却劝她到更适合她个人发展的第一研究室去,不怕死地冲到爆炸现场测量数据。
丁向军,不如雄飞那么有原则,显得像和事佬,逐渐表现对官位,名利的追逐。
把科学家塑造成这样,而不是高大全,反而很有看头。
他们并非完人,但大多数却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弃自我,这种立体的英雄更可亲。
3,情节。
下面会发生什么?
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有且仅有一集的更新。
王和杨什么时候会知道对方身份?
碰到的那一瞬间,没有电光石火,一惊一乍,只是作为医生的杨对王的一点嗔怪,一丝担心,因为有对同一单位的猜测铺垫,所以表演可以内敛。
内爆组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方式胜出?
彭的未婚妻会怎么收场?
像朱安那样?
王最后会不会牺牲?
从前读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对钱老充满敬仰,后来看到杨振宁写的邓稼先,对邓又心怀敬意,无问西东里的黄晓明,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张译,演出了原子弹科学家们的一面,我期待,在激情的岁月里,能看到更多的角度。
良心之作,解密了两弹制作过程中的许多细节,突破了文革这一敏感时期,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信仰坚定的大情怀!
尤其是郭永怀以身护资料箱,王怀民两次为保护数据被放射性沾染并最终死亡,单纯的研究精神、执着的信念促使了那一代人的奇迹。
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近40年来快速发展的最坚实有力的核保障!
再次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配了个烂编剧,写成感情剧真的好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应该更多的诠释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面对各方的巨大压力下,在国内物质匮乏、设备几乎为零的困境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心怀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感情戏一点点就够了,衬托出他们为大家舍弃个人利益就可以了,不需要长篇大论!!!
我是完全没有跳过,认真追过来的,情节紧凑,符合当时年代的境地,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观点不同可以争论,可以鸣放,任何人有思路都可以提供。
那个时代的人之单纯,是现代再也难找的,那个时代结婚,借个房子一无所有就可以过日子了,相信总会越来越好的,是真正嫁给了爱情,现在呢?
谁敢说自己完全一点没有考虑过现实。
科学家也是人,那个年代美国苏联都已经相当发达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外肯定是相对过得比较小资的,我觉得对于剧里演员的造型也没什么多说的,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对于保卫干部,那个年代刚刚建国,肯定也是有很多特务打着破坏生产,破坏我们研发的使命,阻挡我们发展,作为高保密级别的保卫干部,任何严格都不为过。
他们可以存在不同的观点,可以有竞争,但是,一切为了祖国的初心是不会变的,一切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这点,也是我所看到,所佩服的。
看了狠多急躁小朋友们的吐槽,我觉得要说句公道话,豆瓣一贯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只要是主旋律的电视剧,有爱国情怀,无论多么还原历史客观写实,都是要遭到吐槽的,有本事你们耐心看完在来吐槽,算你是个成年人。
今天看完全集,我觉得心智成熟善良并且心眼不坏的人,都会被这部剧感动落泪,每一个角色都非常丰满有血有肉有灵魂,演员个个可以称得上是中年戏骨,剧情紧凑不拖沓感觉每一段台词和画面都不多余,唯一感觉稍微差一点的演员就是钟心这个角色,现代感太强了,可能跟美国留学有关系吧。
这部剧的的中心主题无需多讲,即便是那些自以为比编剧更牛逼的网友吐槽的感情戏也依然很好看,没有拖拖拉拉妈妈死去活来肥皂泡,真情的流露都是很克制的,真的很棒。
另外这种片子很有批判性,看到组里很多人对这部片子的过审感到错愕,是的,是的我也有同感,这可是在央视黄金一套播出的,但是这就是实事求是面对现实,不遮不掩直面历史的好剧,10年难见,我奉劝这些嘲讽吐槽讥笑党,你们把这个片子耐心的看完,在留下你们的口水,也算一个心眼好使的人。
顺便说说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黄凯华,江水宁,但是很遗憾在看了介绍之后这个人物也是虚构的,只有老钟,和王怀民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且还不只是一个原型。
特别看好马灿灿这个演员,明日之星期待他的更多佳作吧。
看这个片也是因为这个献礼题材。
看完李雪健演的造原子弹再看这个剧简直恶心透了。
演员,剧情烂的一塌糊涂。
糟蹋了这么好的题材。
一集要出现五百遍钟心同志这四个字。
钟心同志的造型能再现代化一点吗?
就算再想表达钟心同志是个归国科学家也不需要在那个年代给她搞这个造型吧?
看了十一集,几乎全快进,全员用力过猛。
不像是在演电视剧。
很多人都说,这部戏的感情戏是在亵渎科研人员与科学成果。
但我认为这部戏的感情戏是确是一个领导,领带很多焦躁的年轻人能够有耐心看完。
若是一部冗长的科学发展研究剧,试问和纪录片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很多孩子年轻人对历史对国家并不会特别在意,也不愿意更多了解,感情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我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内心感受到的是一个国家壮大历程的震撼,是对科员人员和科学成果的无限尊敬敬畏。
我认为,牺牲所产生的感动敬畏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上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感情线,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你真的会能体会到科研人员牺牲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健康来换取一个个科研成果?
试问人有七情六欲,难道科学家没有吗?
王怀民和佳蓉的感情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牺牲二字的不易。
那一个个情感线不都是为了家国希望而舍小我的精神嘛?
直到最后才走到一起,相见时间的短暂。
我为之动容。
我也是一代年轻人,我或多或少也不喜欢一些乏味难懂的纪录片历史剧。
但这一部。
我很感慨,我有所获取,我也在看到结尾会涌出对中国梦的热情。
在学习思修的时候,很难从45分钟的课上明白两弹一星的道理意义。
但至少我日日追剧从一部30多级的电视剧里感受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震撼。
这是热血沸腾的感受,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
李光洁和高露领衔主演,还有好多喊不出名字但是特别眼熟的老一辈戏骨倾情演绎,对那一段历史高度还原了,最开始我都被这个名字给骗了,以为跟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但是真的看下来是有点很像,都是一段艰苦决绝的奋斗史,但是这部剧落脚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又跟传统的片子不太一样,好看,很好看,果然看演技派演戏太爽了,就是一天更新一集也太抠门了吧!!!
看了几集,心里不是滋味,苏联曾实实在在帮助了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的中国从苏联得了很多好处。
就算赫鲁晓夫的命令撤走专家,专家可不是政客,许多专家在临走前想尽办法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让共事多年的中国同事记录下来。
这剧里把苏联专家塑造成傲慢、刁难、不守承诺、敷衍了事的酒鬼。
第五集,一群中国年轻同志为了得到有用资料,跟几个苏联老同志拼酒(然后被喝趴),编剧是把现代应酬那一套直接套上去的吗?
我在苏联加盟国生活那么多年,发觉东欧人虽爱喝酒,但不会拼酒,还别以为苏联人牛高马大就酒量好,和中国人没区别,大多中国人会醉的量,大多苏联人照样醉。
剧里出现几个年轻点的苏联专家,胡子拉碴,给人觉得是随便从东北边境请来的俄罗斯流氓,哪像搞科研的,像俄国黑手党打手。
大概十几年前,国内许多媒体带节奏把朝鲜说成忘恩负义,如果哪天朝鲜表现中国援助朝鲜背景的影视剧,中国人是这个形象,那是中国当然会说他们忘恩负义。
什么题材都搞成狗血言情剧????????
有你们这么敷衍人的么??????????
没有学识连敬畏之心都没有么???????
那么多真人真事找不到像样的素材?????
你们对得起为两弹一星事业牺牲的几千名科研工作者和战士么???????????????????????????
———————————————————楼里某些水军你们写个好评文案都要互相抄袭不仅恰黑钱还黑吃黑请问你们也算有良心么?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