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方式来回顾这一代人的奉献,村子里有村长也有书记,但为什么凭书记的力量去推动这一些,支持他的是信仰的力量,笔者身边有任第一书记的,也有朋友的单位出镜,切身的体会更加深了对影片的理解。
在地域维度上、民族维度、内容维度上进行了选取,挑选了四个故事,从养殖扶贫、种植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各种方式,人实现了最终的历史价值最后进行了升华,大大的讲话摆在最后。
可谓是前赴后继,更有直接牺牲在了岗位之上,教会了观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并没有办法去实际亲临那个环境,没办法了解到所处的那个状态,纪录片的跟拍方式,所有人入镜之时全都佩戴了党徽,难能可贵,D的作用并不是停留在口号之上,新时代的战场,并不一定是宏伟的“大国重器”或者是激烈的“红海行动”、“长津湖”,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的敌人是自己也是恶劣的环境。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的一切幸福生活的背后都是那些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在负重前行,我很喜欢这一类的作品。
致敬先辈烈士的英勇牺牲,也致敬现当代的时代楷模。
可能很多不太了解的人还不知道“第一书记”这个词的意思,第一书记,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
也就是说,第一书记都是在比较贫困,条件很艰苦的村庄工作的,他们的贡献对于我们全民脱贫奔小康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这个纪录片,绝对值得一看。
说实话,真的超出期待,打出十分影评不为过。
买这个票是因为在直播间顺势抢了一下,没想到抢到了,然后就说去看看吧。
当时觉得是纪录片应该挺枯燥的,且讲的是脱贫攻坚的那些事情,可能没有什么共鸣。
结果看了第一幕就被吸引了,第一幕我觉得真像我奶奶,甚至有掏出手机记录下来的冲动,思绪一下子被拉住了,让我认真起来。
第一篇是西藏,西藏在西北地区其实不太了解,偶尔看拉姆(藏族的一个女孩子)的藏族生活分享类视频但其实了解的比较浅薄。
当时只觉得可能会风景比较壮丽,看看少数民族的生活叭,但看完以后觉得里面的人跟事真的超出自己的想象,他们对于羊的认知,对于羊的感情都让我震撼,他们甚至嘴对嘴将刚产出的小羊嘴里的污秽物弄出来以免堵塞气管,他们为了防止狼偷袭在羊圈里生活等等,看完我觉得这开篇好绝,后面应该没这么精彩了吧(可能个人存在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但后期完全被打脸了,认认真真看了八十五分钟还意犹未尽。
第二篇是四川布拖,里面第一书记也干了很多事情来促进村庄的教育进步胡书记母亲重病,但还是回来帮扶村庄等等。
其实,我印象最深的是罗书记陪村里的孤儿过生日,照顾他们起居,但没时间陪自己的日子过生日的反差对照,甚至他与日子的合照都是童年时期的照片。
这些大家与小家的映证,让我觉得人间大爱的伟大,他们有大爱,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对于自己的家庭有愧疚,但对于那个村庄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呕心沥血,正是因为有这些第一书记,村庄才能脱贫攻坚,人民生活的才能更好。
第三幕是贵州,刘书记母亲病重都没时间踏进家门,只能在门口远望一眼,对于孩子也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每次回来孩子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走。
刘书记母亲的眼泪,孩子的眼泪,自己的眼泪都包含着艰辛、遗憾和为难。
谈起家庭他们都情不自禁泪光泛滥,但她们选择了大爱,选择了奉献。
我很感动她的一句话,可能我做的事情也没有多伟大,但我做的事情值得让他们骄傲。
(大概这个意思记不清了)真的让我眼眶含泪,感情逐渐升华又催泪。
后面还有一些因公殉职的第一书记们,他们虽然离开了,但美好永存人间。
那些乡亲们谈起他们,也是眼含泪花,他们说要是书记还在,乡亲们一人拖一把,也能托起他们。
黄文秀说,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
书记心里有人民,人民心里有书记。
这些第一书记真真正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到实践,由于他们的奉献才能实现如今的脱贫攻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人们应有感怀之心,也要有奉献精神。
大爱在人间,真情伴永远。
虽然我看完觉得跟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种很像,都是一个一个片段集锦,但主题一致。
但我又觉得这个不一样,这个有一条暗线感觉在逐渐升华,毕竟眼泪的爆发点都集中在后期。
最后,夸赞一下音乐用的张弛有度,配乐和音效真的都挺恰如其分又引人注意,反正我真的有好好听后期的配乐,每一首歌,每一段曲调,每一个音效都让人印象深刻。
以上,就是我看完以后心血来潮写的拙见,毕竟眼泪打转了多次,内心里的情感与震撼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故写下来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可能逻辑不清,语言混乱,但都是真情实感。
这些人真实存在,我的感情也真实存在,敬佩向往之。
真的挺值得一看的,很少写这么多影评,其实也不算影评就是看完以后的一些感受与君分享。
好题材、好制作希望不要被埋没了,让人家对国家政策脱贫攻坚多点了解,对这些第一书记多点了解,他们熠熠生辉,将黑暗点亮。
该片以纪录片方式拍摄记录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如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抓生产促教育、为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不惜牺牲,第一书记们他们是用生命兑现承诺,用奉献诠释时代担当,影片非常催泪哦,带够纸巾!
#毒舌观影团#
#毒舌观影团#参加《我们是第一书记》电影首映,该片以纪录片方式拍摄记录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如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抓生产促教育、为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不惜牺牲,第一书记们他们是用生命兑现承诺,用奉献诠释时代担当,影片非常催泪哦,带够纸巾!
我是一名筑村第一书记同时我上大学学的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另外我对视频剪辑也有一定的理解,单纯从影片角度看,无论从光影、美术、节奏、场景可以给8分,但是从我的角度看,我完全可以打十分,因为这也是我希望能够拍摄的关于我自己故事的一个样板,有我需要学习的好多地方,从2016到现在我一直驻村,也感慨自己的这一段岁月吧。
one of this movie's character once said:"those children do not want to study because their parents do not speak Chinese at home".indeed langu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odern time.I think language is a way to express people's thoughts,besides sometimes some people's thoughts are difficult to express so that lead their words are also difficult to understand.well,to learn different languages is quite important.
《我们是第一书记》另外一个大特色——“新闻电影”,相比故事片、文艺片、艺术电影、纪录片电影...“新闻电影”是把新闻采访素材进行重新解构,实现大银幕融合的全新尝试。
电影按篇章分段,刚才远叔叔说的故事来自于四川篇,主题是“为你照亮”。
里面有一组镜头远叔叔的印象非常深,胡书记教孩子们布电线,一起安装电灯,灯光点亮那一刻,第一书记和孩子们都笑了,他们再次在平凡小事里,体察到了旁人感受不到的“甜”。
“点一盏灯,照亮前行之路”,点灯的意义不仅在于照亮前进之路,更是能找到问题所在。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路上,第一书记用灯光照亮身边的人。
8年,近1亿人脱贫,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血汗支撑。
出品方新华社说这是它第一次拍电影,其实不是电影啦,是几段新闻记录的集锦,天南海北拍摄的几位第一书记都挺有代表性,涉及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选取了合作社、教育、救灾、异地搬迁等工作重点。
胜在真实。
几段记录汇成一部电影时长的纪录片这个量变,加上在电影院放映这个催化剂,产生的质变太猛了,宣传效果杠杠滴!
字幕出现时观众们自发的掌声表明了影片的深入人心。
听说现在电影的规律是越好哭票房越好?
祝本片大卖,因为很好哭,包括我在内的好多观众看得直抹眼泪。
首映场,只有5个人看,一部很真实的纪录片,可能这辈子都没感受过艰苦地区的生活,但那却是真实存在。
想起行里有一位前辈也是亲身经历脱贫攻坚一线,很是敬佩,基层的工作真的很难。
虽然生活在大城市,但还是觉得需要了解这段真实的故事,珍惜一丝一缕来之不易的生活,毕竟我们的轻易所得也许是艰苦地区同胞们的费尽全力。
最后的出镜名单真的破防了,框住的姓名是那些为此牺牲奉献的英雄。
致敬🙏
祖国这么大每个地方都有贫苦地区,正是有了这些书记的无私付出才得以将他们的生活改善,书记们真的是舍小家为大家,观看过程中被感动了,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是有他们这些心系百姓的人不断付出着,真的希望我们国家不在有饥饿,贫穷,苦难,战争…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愿祖国变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学有所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