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启示录
Fekete pont,Lesson Learned
导演:巴林特·茨姆勒
主演:保罗·马蒂斯,安娜·梅索伊,阿科斯·“达丹”·科瓦奇,伊内兹·马蒂斯,加博尔·费伦齐
类型:电影地区:匈牙利语言:匈牙利语年份:2024
简介:本片是匈牙利年轻导演巴林特·茨姆勒的剧情长片首作,聚焦十岁男孩帕尔科从德国转学至匈牙利后,因自由散漫的作风与严苛校规格格不入,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体育老师的暴力体罚加剧了他的自我封闭,直至新来的文学教师尤西以同理心打破隔阂,与他共同挑战僵化的教育体制,展开一场关于创伤治愈与人性觉醒的无声抗争。师承超现实主义..详细 >
教育家和老师是不同的,就像有人当作职业有人当作事业一样。从她所教授的那首野花的诗句就能窥见,她是自由的反叛的,想要真正教育孩子的年轻老师,不过最终她被排除在外,就像那棵结尾被砍倒的树。中间话剧的部分有种为自由奋斗的,和我们民族相似的感觉。(不过好像没有暗示是年轻女老师的排练的?)家长会那个倒是很不错,呈现了一个小型的,真实的家校矛盾,贫富差距场景。
聚焦教育顽疾,十岁男孩帕尔科转学后,因自由天性与严苛校规冲突,被视为问题儿童,遭体育老师暴力体罚,好在文学教师尤西以诗歌为钥匙,开启他的心扉,携手对抗僵化教育,电影借冷峻写实镜头,将教育暴力直观呈现,也用诗意表达带来希望,令人对教育本质展开反思
映后见面会导演说放弃了政府的funding得以自由表达,这就很拉分
250616@长宁百丽宫|4.5,后劲儿很大。可惜观影秩序简直灾难:很久没遇到让住嘴还带还嘴的了。给你们全家竖中指哦。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完全看不出导演想表达啥。
看来在匈牙利当班主任也很痛苦
和中国好像呀
纪录片一般的形式,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压抑、苦涩、烈日、死板,虚弱的蜜蜂在窗边垂死挣扎,老旧的电脑从来未曾开启,永远也分不清进口还是出口,不约而同的红色运动服,死掉的野猫,突然碎裂的窗户,戛然而止的教师生涯,巨大的黑点。服从、规矩、无聊、一潭死水、慢慢窒息,最后不断被修剪的木头,像极了每一个孩子。
导演见面会有观众的提问,恨不得把所有意象都问了一遍,跟从考场上下来对答案似的,简直让这部电影的意义更加升华了,讽刺至极
SIFF 27|完结
电影整体的基调就像是已经衰落的匈牙利,旧式的雄伟建筑内里是摇摇欲坠的老式玻璃,本应当时积极充满希望的小学被教条和规范捆绑的毫无生气,所有人之间没有友善没有关心,没有对自我的怀疑也没有对别人的欣赏,像是束缚在格子里的傀儡毫无生气
电影不是意象堆叠
即使胶片拍出来的画面很美但还是看着难受。老师在办公室先是爆发扔东西接着默默被孤立的那一段特别共情。从校长到办公室里的老师到门卫,整个体制包括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都糟透了。
#siff2025对教育题材没兴趣,画面很漂亮,但节奏有大问题,前半段太冗长后半段太仓促。家长会那一段单拎出来很精彩,但整体看很突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欧洲人这点小打小闹在老中看来还是太小儿科了,平淡到无法引起一丝共情,而影院里的观众也展现了我国教育的成果,笑了一整场,屏摄,说话,提醒了还不改,被教的真好。女主好美好气质,梦中情姐。
有点压抑 但不妨碍世界是一个巨大草台班子
很喜欢女主
三星半。新人新作,虽是老生常谈的主题,但拍得沉得住气。有个数据,更换教室整面落地窗需要5000欧
本届看的五部新片里唯一喜欢的。看到中间的时候觉得有点太散,最后收得非常有力,家长会那场戏可以拿掉,有点画蛇添足。通篇远景固定镜头用得挺灵,最后修窗和砍树做结尾绝了。其实小男孩真的没犯啥错,是这教育系统太无情了。 @SIFF06
僵化的体系,固定的规矩,融不进的集体,改革漫长的教育制度,修不好的窗户,锯掉的大树。
本以为主题在儿童教育问题,没想到呈现的形式和段落更像是在批判系统。多次反复的争论,完全客观白描的记录形式,影像力量铿锵有力,冗长的文字段落是必不可少的情绪助推剂。结尾落在砍树那里恰到好处,没人知道那天他爬上树后发生了什么,反正从权威的视角看,爬了树把树砍了就行(不过看的时候还是在想,淘汰树跟淘汰人比也算好的了…)。